新生契機  2012倫敦奧運   London 2012 Olympic

「永續」與「新生」,可以說是最能代表此次2012倫敦奧運盛事的主軸概念了。為了改變過去經常在競賽結束後,耗費大量資源的場館卻成為閒置空間的弊病;此次倫敦奧運的場館大部分皆採臨時建築的形式,更以結束後能繼續留存使用以及綠色科技的設計建造方式,達到永續的目標。除此之外,更期許在這場盛大的賽事過後,奧林匹克園區能發展成為東倫敦的都市更新典範。

文=高心怡   圖片及資料提供=London 2012、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POPULOUS、Zaha Hadid Architects、Aimee Marshall PR & Communications、www.arcelormittalorbit.com、magma architecture

b c

倫敦這個有著許多經典文化與流行代表的城市,繼1908年和1948年後,在今年2012即將舉行的倫敦奧運盛事,是倫敦第三次取得夏季奧運舉辦權,也使倫敦成為至今舉辦最多次奧運會的城市。第30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將於2012年7月27日到8月12日在英國首都倫敦舉行。

城市的永續與新生

本次奧運的主軸延續倫敦奧運執委會在申辦時的精神,以「永續」為主軸;是第一個從一開始規劃奧運,就把永續性深植在計畫中的主辦城市。不僅僅聚焦在賽事本身,更期許在這場盛大的賽事過後,能帶給英國生活更多的影響,從文化到健康、教育到環境、經濟到當地社區,期望讓後代都能享受到這片新生且永續的榮景。

2012倫敦奧運的主場館(Olympic Stadium)和奧林匹克園區(Olympic Park)設在東倫敦史特拉特福(Stratford)地區,原本是工業廢棄用地的區域,隨著奧運賽事的舉行,使得這個曾經閒置且遭受污染的區域,得以重新再生。英國政府承諾將留下能永續使用的遺產。這不僅僅要使倫敦奧運成為極為成功的國際體育賽事,也要使英國透過舉辦倫敦奧運能獲得各方面的好處。

倫敦奧運結束後,奧林匹克園區將發展成為東倫敦的都市更新的典範。設定目標將英國最貧困的地區轉型成世界級、安全、永續、及具未來榮景的區域。另外,「追求綠色」也是此次奧運的主軸之一,奧林匹克公園(Olympic Park)以落實環境永續經營方式建造公園場地、土壤整治、游泳中心,以及自行車館。奧運結束後,將成為英國100多年來最大的嶄新都市公園。除了賽事本身之外,從2008年就已經開始舉辦的文化奧林匹亞(Culture Olympiad)更是值得一同參與的活動,文化奧林匹亞活動將在2012倫敦嘉年華(London 2012 Festival)達到最高峰。2012倫敦奧運文化奧林匹亞活動是有史以來奧運和殘障奧運會的最大文化慶典。

主要的奧運比賽場館分布在奧林匹克園區裡,有俗稱「倫敦碗」的倫敦奧運主場館(Olympic Stadium)、由世界知名的建築師Zaha Hadid所設計的游泳中心(Aquatics Centre)、自行車館(Velodrome)、以及BMX Circuit、曲棍球館(Hockey Centre)、手球館(Handball Arena)以及籃球館(Baskete Ball)等。這些在園區裡的場館都可以透過網絡般的步行天橋和人行道輕易的到達。目前估計將會有超過18萬名觀眾湧入奧林匹克園區觀賽,也是最主要的2012夏季奧運的活動。

d

軌道塔、奧運主場館   奧運地標及精神指標

2012倫敦奧運主場館 (Olympic Stadium)由Populous建築團隊設計,是有史以來最具永續概念的建築場館,隨著鋼鐵的供應不足,與其他鋼鐵體育場相比,整整少了百分之七十五的用量。同時也使用從工業廢棄物做成的低碳混凝土,含碳程度較以往少了百分之四十。倫敦奧運主場館的最上層的環則材料是用油氣管多餘的部分,秉著倫敦2012奧運「減少、重複利用、回收」永續的觀點來建造,同時也減少低層部分鋼鐵和混凝土的使用。倫敦奧運主場館座落於奧林匹克園區的南端,三面被水道環繞的島上。觀眾可以利用連接場館的5座橋在附近行走。

而位於主場館附近最醒目的地標便是ArcelorMittal軌道塔,這座114.5公尺高的塔是全英國最高的雕塑品,由藝術家Anish Kapoor與工程顧問公司 Arup 副主席Cecil Balmond聯手設計。雖然這座十分顯目的軌道塔招致許多批評,卻仍是代表此次奧林匹克公園的地標。

e

游泳中心Aquatics Centre   Zaha Hadid的流體幾何學

在眾多場館之中,最受注目之一的,就非國際建築大師Zaha Hadid所設計的游泳中心(Aquatics Centre) 莫屬了。這個將舉辦潛水、游泳、水上芭蕾等項目的游泳中心的建造是從2008年開始,是奧林匹克園區的「通道」,觀眾將可從這裡開始,透過這一座大橋進入奧林匹克園區。場館特色在於一個160公尺長80公尺寬的令人驚豔如波浪的屋頂, Zaha Hadid的設計構想來自於移動水中的流體幾何學,她創造一個在奧林匹克園區與河流地景環境協調的空間。波浪般流動起伏的屋頂從地底面拔地而起,和泳池裡頭的水流流動不逕而合,也同時描述了游泳和潛水池的模樣。

大多數的觀眾將坐在兩側,於賽後將會移除的暫時位子上。游泳中心將會有一個50公尺的競賽水道、一個25公尺的前水池、一個50公尺的暖身水池,以及一個乾池供潛水者暖身使用。水上馬球競賽將會在隔壁暫時的水上馬球場(Water Polo Arena)舉行,同時也有一個競賽和暖身池。兩個主要的場館距離彼此很近,而且也是奧林匹克園區最緊湊的區域。
攝影=Hufton + Crow、Zaha Hadid Architects、London 2012

 

i j f

自行車館 Velodrome   園區最具永續概念的設計

自行車館是奧林匹克園區裡最具永續設計概念的場館,由Hopkins Architect負責建造,Mike Taylor 領軍他的設計團隊,以永續的概念深植場館各個角落。從木頭的來源是經過森林管理協會認證,而被用來作為軌道和外層包覆,到百分之百自然通風的裝置。

通風循環將創造比賽時合適的溫度,以減少空調的使用。場館的設計則以自然光為主,並減少使用電子照明設備。同時場館有一個低密度的網索屋頂系統,減少散熱和循環的空間,為觀眾創造一個極佳氛圍。

k

l

皇家炮團軍營   The Royal Artillery Barracks

倫敦伍力奇港(The London Port of Woolwich)長久以來是軍事歷史的一環,從1776年以來是皇家炮團軍營(Royal Artillery Barracks)的所在地。在這裡臨時的、可移動的場館共有三棟,作為射擊項目的場地,在奧運結束後將拆除移至Glasgow作為2014年全國競賽的場地。

射擊的這項運動,是在競賽中很難得看到的,因此設計場地建築的設計靈感來自於要以充滿活力的曲線空間喚起射擊運動經驗中內在的精密性以及流動性。三個建築場館皆以波浪狀的白色雙層曲線PVC膜作為立面,立面上最大的特色則是彩色的通風開口。

o

籃球館 Basketball Arena   史上最大臨時場館

2012倫敦奧運期間,位於奧林匹克公園北方的籃球館,主辦籃球、輪椅籃球,和輪椅橄欖球等賽事,以及手球總決賽。此次的籃球場是供任何比賽暫時場館中有史以來最大的臨時建築,運用了1,000公噸的鋼架以及2萬平方公尺可回收的白色PVC來建造。

賽事期間,籃球館只有22個小時的時間,把籃球館轉換成手球館總決賽的場地。這轉換包括要把籃球館的器具移開,裝上手球門,以及手球場地用的墊子。而在殘奧期間,籃球館只有12個小時的時間,將輪椅橄欖球比賽的場地轉換成輪椅籃球比賽用場地。

m

p  n

資料來源”DECO居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