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再進化

推開大門,眼前的空間無限寬廣。明亮的光線、怡人的中央空調,加上琳琅滿目的誘人商品,讓人流連不已,食衣住行等各種需求幾乎在此一次滿足。這裡不是天堂,這是人類文明史上最重要的無形發明之一:購物中心。

文/Caesar Shih   圖片提供/Aedas、Andrew Bromberg of Vedas(Star Vista)

資本主義社會的風行以來,人們的消費習慣與消費型態進行了無數次的進化,同時人們消費的場所也經歷了無數次的轉變。從傳統的雜貨店、到便利商店再到購物中心,購物的過程變得越來越愉悅、選擇也越來越多元。而其中的「購物中心」,佔了極為重要的戰略位置。購物中心從二次大戰後於美國發跡,最早從美式郊區開始發展。購物中心原本多位於必須開車往返的假日去處,日後逐漸發展為一站購足、吃喝玩樂的全方位休閒據點。在東方,購物中心受限於不同的地理環境、公共交通匯集的樞紐,也發展出獨特的生態與建築美學。

1.香港旺角的MOKO商場,引進大自然元素,從樹木、樹葉、花瓣、河流、雲朵、星星等不同的點綴,象徵購物商場在都市之中一抹綠意。

1
2.香港的中環鬧區集結大量購物中心,如何疏散人流,成為近代新考驗。

2

共構開發 多元建物

美式購物中心強調的是佔地寬廣、低密度的建築樓面、平面的停車設施,方面民眾駕車前往。但是這套設計理念到了亞洲,必須加以調整,適應不同的文化。從80年代的日本開始,購物中心轉變為「商場、辦公大樓、飯店(出租公寓)」等不同建築的共購開發,方能攤平高昂的地價與開發成本。而這套共購的趨勢,在隨著日本為了紓解都市人口密集,各種私人或政府的公共運輸建設與投資,又加入了交通匯集樞紐的考慮,以交通轉運站所帶來的人潮為客層、方便大眾搭乘交通工具往來,成為現在許多亞洲城市在開發購物中心的模式。

這套方便在都市鬧區、人潮密集地帶的購物中心開發理念,香港的中環鬧區可說是最佳的典範。從1996年起,Aedas事務所將太子大廈、歷山大廈、遮打大廈、置地廣場等辦公大樓,其低樓層皆為各國精品的旗艦店、櫛比鱗次形成了香港獨特的都會景觀。連接不同大廈的行人天橋,引導人潮往來於天星碼頭與地鐵站出入口,不僅讓低樓層的精品旗艦店免於被人潮包圍、展現氣派的能見度,打造出不亞於巴黎香榭大道的精品身價。

1+2.新加坡的星悅匯(The Stars Vista),因應地型設計,打造出具雨庇功能、大量挑高的開放空間。

3

4

3.無錫恆隆廣場就是購物中心與辦公大樓共購開發的絕佳範例,3個耀眼奪目的玻璃中庭,不僅有地標功能,也是為了通過LEED金級認證。

5

娛樂生活購物 一站購足

而當我們回看台灣的購物中心發展,1999年台茂購物中心的開幕,開啟購物中心的發展,是值得觀察的事件之一。當時台茂引進匯集人潮的影城等娛樂設施,結合大型量販店或超市,以店中店的格局,讓消費者有了全新的購物去處。於此同時,位於信義計畫區的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在2002年開幕。包含A4、A8、A9、A11、A12連續多間購物中心的同時開幕,宛如造鎮般,一舉翻轉了傳統人們對於信義區的印象,再加上威秀影城、台北101購物中心以及後來的Att for fun,則形成了另外一個購物聚落。

寬敞的空間規劃,加上行人天橋把多棟建築連結,結合多元展演,成為徒步逛街的好去處。連同後續進入信義計畫區的百貨業者,把這裡打造成結合生活與購物的流行櫥窗,流行趨勢的指標。微風廣場則是都市更新的範例,把原有黑松汽水的廠房改建為購物中心,一邊低樓層訴求的市精品聚落,另外一邊高樓層則走日系百貨、一層樓一店鋪的店中店格局。這些成功的先例,成了日後台灣購物商場規劃的模範,像是新板特區、高雄的夢時代購物中心、台中七期重劃區,都可看到其影響。從此,百貨零售業從獨棟的百貨公司,快速進展到結合食、衣、住、行、娛樂等全方位的購物中心。

解決人流問題 當室內成為室外

然而當購物中心被賦予了更多的可能性之後,大量的人流產生了新的問題:動線,以及如何將人流式當的引導,成了購物中心的新問題。

被譽為購物天堂的香港,除了中環鬧區以外,位於香港旺角的MOKO商場正是改建重生的最佳範例。連結地鐵、巴士總站、行人天橋以及帝京酒店,每日人潮川流不息,堪稱是旺角東交通樞紐。為了改善原本商場的設計與人潮流向,進行的大規模的改造工程,把商場中庭改造為建築物的中心點,擴大到商場北面,好讓每個店鋪更容易被消費者注意到,使得購物人潮更容易知道自身所處的位置。透過新增設的手扶梯,把人潮帶往第二零售樓層,改善購物動線,減少原本因出入地鐵站、導致第一零售樓層過於擁擠的狀況。為了讓消費者更容易便是商場中庭,採取主題式的設計,引進大自然元素,從樹木、樹葉、花瓣、河流、雲朵、星星等不同的點綴,加上室內綠化以及採用木材等天然材質,讓人不斷連想起大自然,象徵購物商場在都市之中一抹綠意。

對綠意的需求,儼然已經成為世界的共同潮流。不祇香港的MOKO商場,曼谷在2015年夏天才剛剛開幕的The EmQuartier百貨,外觀是不規則造型、象徵不同商品定位的建築物所組成,既有精品、也有訴求年輕族群的潮流服飾、泰國當地年輕設計師的力作。但為了讓這3棟不同定位的百貨建築物可以串聯在一起,特別在3棟建築物交錯的中庭,設計了高達40米、全東南亞最高的人工瀑布,這個水流造景不僅把綠意從地面層一路往上延伸,直達屋頂佔地3000平方公尺的空中花園,讓大眾在此休憩、暫時忘卻曼谷的炎熱氣候。不僅如此,當消費者沿著電扶梯往上前進時,更會一直注意到沿路的各種綠色盆栽,另室內與室外,仿無界限。綠色綠意也將由室外轉進室內,更有甚者:室外大自然的元素將被帶進室內的建築設計中,令身處其內的使用者,有更為自在的各種體感體驗。從台北的幾間新開大型購物中心我們已經可以明顯發現這股現象。

複合機能 社群概念

然而人畢竟是群居的生物,和大自然、戶外、綠意融為一體之外,人的另一項需求,即是群聚。人有各式各樣的生活機能需求:購物、消費、交通運輸、教育、藝術、娛樂,社群Community的概念,更是購物中心未來的另一現在進行式。

以鄰國日本而言,購物中心轉變為與地鐵或JR站出口共構,綜合辦公大樓、飯店的複合式開發,東京六本木的Midtown就是一個案例。訴求結合綠地,並以6棟不同功能的建築物加以匯集,涵蓋美術館、飯店、醫療、設計、大型會議、辦公大樓、公寓酒店、住宅、服務公寓等不同的功能。在低樓層的部份開發為購物中心,把各建築物彼此連接的連通通道,套用市中心廣場供人休憩的概念,打造成舒適的開放空間。值得一提的是,東京Midtown引進了大量的藝術,從三得利美術館、設計中心在此落腳,就不難想像日本人對於購物中心的期待,已經超越了傳統的掏錢消費,而是提供藝術知識的培養。也因為如此,與東京市區大多數的購物鬧區相比,東京Midtown不僅沒有擁擠的摩肩擦踵,開闊的空間也多了一份悠閒,甚至可以在此靜靜放空。

坐落在新加坡的星悅匯(The Stars Vista),則把多樓層購物中心的定義,發揮到另外一個極限。迎合東南亞的熱帶氣候、多雨環境。建築事務所打造出了具有雨庇功能、大量挑高的開放空間,並且因應及特有的地形設計, 以由高漸低的階梯式設計,打造出螺旋式入口。這座階梯入口形成一處半開放的戶外展演空間,不僅與建築物本身擁有5000個座位的星宇表演藝術中心互相呼應,同時沿著動線所設計的零售空間,恰像是與購物人潮一起觀看入口中心位置的展演,把購物體驗打造成如劇場般的互動。而購物商場最怕的不利逛街的人潮死角,在這裡則以各種不同的公共空間取代,提供各種不同展演功能的現成舞台,讓逛街人潮隨時都
可以融入演出,儼然也成為表演的一部分。

無錫恆隆廣場特別在建築設計當中,保留用地中心建於明朝約1369年的城隍廟,以此呼籲新舊融合的布局,把歷史活化為大型公共建築與綠化設計的一部分。

6

新加坡的星悅匯(The Stars Vista),因應及特有的地形設計,以由高漸低的階梯式設計,打造出螺旋式入口。

7

在地化 因地制宜

而在無錫,則有另外一個例子。無錫恆隆廣場就是購物中心與辦公大樓共購開發的絕佳範例,Aedas依照當地交通流向、日照分布、體積配置等不同條件,在購物中心周圍採取因地制宜的方式,設計了3個耀眼奪目的玻璃中庭,不僅有地標功能,也是為了通過LEED金級認證。讓商場從建築設計、建造、營運等項目,都能迎合環保節能的再生目的。特別在建築設計當中,保留用地中心鑑於明朝約1369年的城隍廟內外戲臺、偏廳建築、清泉古井,以此呼籲新舊融合的布局,把歷史活化為大型公共建築與綠化設計的一部分。

賭城拉斯維加斯數年前開幕的City Center,一樣用玻璃帷幕中庭,當做整體建築計畫的亮點。匯集多間不同定位訴求的飯店,在各個建築物交錯連結的位置,引進日光的玻璃帷幕打造成購物中心的天際線。這樣的理念,一反賭城建築物總是遮蔽日光、室內只用人工照明的設計,因為大多數的賭場總希望讓賭客不見天日,才能沒天沒夜賭下去。但是City Center卻在飯店的大廳、購物中心引進大量的日光,不僅符合環保綠能的訴求節省大筆的照明費用,也希望透過日光的照明一洗賭城過多人工建築、燈紅酒綠的刻板印象。

而隨著亞洲都市鬧區的高樓化,購物中心也不斷朝向高樓層發展。然而美式購物中心所標榜的「平面、寬敞」的建築,並不適應於亞洲都會的高樓。因此如何引導消費人潮,得以順利瀏覽每一個樓層;或者讓消費者能快速抵達所需拜訪的樓面,就是成為購物中心在設計規劃時的課題。為了因應這樣的地理環境趨勢,衍生出的多樓層購物中心,就成為亞洲都會獨特的建築設計美學。

曼谷的T e r m i n a l 21,位於市區最熱鬧的Sukhumvit,又是地鐵與空鐵的交會轉運車站,整間購物中心別出心裁以「機場」為主題,把每個樓層打造為不同的城市,讓消費者人在曼谷市區就能逛遍世界各地。從羅馬、巴黎、東京、倫敦、伊斯坦堡、舊金山、好萊塢,把每個樓層的主題搭配每個城市的特色,加上搭上手扶梯就好像搭飛機出境似的,開幕以來始終受到年輕族群的歡迎。透過放大城市特色的主題佈景,讓人忘記了這是多樓層的購物中心,一層又一層的逛下去,興味盎然到流連忘返。

義烏市中心的繡湖廣場,位於市中心的心臟位置,一方面以大面積的建築體塊營造氣勢非凡的注目焦點,一方面則發揮交叉、錯落的體塊設計,把高低錯落的空間,用戶外平台加以串連,形成室內與室外不同的購物動線。在多樓層購物空間中,追求樓層錯落所帶來的風格,以及棲身於期間的購物樂趣。

曼谷的Siam Square One原本是有40年歷史、位於大學旁的巷弄狹窄地段,因為紅衫軍暴動燒毀,重新改建後,以各種不規則的方形、梯形錯落設計,拉大的每個樓層的挑高,使得每個樓層都有開闊的感受,跳脫了原本狹長地形的限制,反而比以前一間間的小店鋪格局更好逛。每個樓層都有留下的大量的公共空間,目的在於吸引年輕族群來此逛街時,能夠在此地多停留、休憩。

從一個又一個的現在進行式中我們不難發現:購物中心的未來,不將僅是一個大型商場具有商業販售行為的去處,更多是在關注人們在購物以外的各種社會面需求,同時他會因應地域性做出變化,最後更將自然、戶外、綠色的概念引入「室內」。這些購物中心的變化已經正在發生、而且存在於台灣、亞洲與歐美各國。下次到購物中心,除了盡情採買與休息外,不妨也來感受這一波關於建築設計的全新浪潮吧!

義烏市中心的繡湖廣場,以大面積的建築體營造非凡氣勢,同時將高低錯落的空間,利用戶外平台加以串聯。

8 9 10